图片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今天,我们来继续讲解、背诵方歌。背什么呢?说一说千古名方,四逆散。四逆散,源于《伤寒论》,基本配伍很简单,就是炙甘草、枳实、柴胡、芍药各6克。所有这些,水煎服。你注意啊,我们这里说的是四逆散。经方里还有一个,是四逆汤。四逆汤和四逆散,一字之差,但是相差很多很多。我们千万不要搞混。四逆散干啥的呢?就是透邪解郁,疏肝理脾。它是和解剂。它的主治,包括两条。一个是阳郁厥逆证,一个是肝脾不和证。这方子的方歌怎么说呢?这就是:阳郁厥逆四逆散,等分柴芍枳实甘。透邪解郁理肝脾,肝郁脾滞力能堪。这个方歌的解读,内容会比较多。我们慢慢说。图片
先看第一句,这就是“阳郁厥逆四逆散”。这句话先明确告诉我们,四逆散的主治,包括阳郁厥逆。什么是阳郁厥逆呢?这个证说起来也简单,就是手足不温,或者腹痛,或者泄利,脉弦。其中四逆,指的是手足不温。手足不温,和手足厥冷不一样。不温,意味着不热乎,但是没到冰凉的程度。这个手足不温,是怎么形成的呢?它不是因为阳气虚衰。《伤寒论》中的解释,就是“外邪传经入里”。在邪气的影响下,人体气机被郁滞了。气机郁滞,不得疏泄,结果就是阳气内郁,憋住了,没办法顺利达于四末。这才导致手足不温。当然了,你说阳气郁滞,那就不等于阳气虚衰。真是阳气虚衰,那一定四肢冰凉。阳气郁滞,不见得一点都透不出来啊?所以患者的手足,顶多是不温,谈不上冰凉。明白了吧?在人体当中,肝主疏泄。气机郁滞,当然会影响到肝气的条达。肝气失和,肝脾不调,所以患者还可能腹痛、泄利、脉弦。这个,就是阳郁厥逆证的来历。当然了,你说外邪传经入里,遏制了气机。那如果没有外邪,仅仅是患者肝郁气滞,影响了肝脾之间的协调关系,导致胁肋胀痛、脘腹疼痛、脉弦,这种情况,是不是也适合四逆散呢?适合。这就是四逆散的第二个主治,即肝脾不和证。你看,由方歌第一句,我们生发出这么多,都是在讲四逆散的主治。看第二句,等分柴芍枳实甘。这句话写出全方的基本用药,包括柴胡、白芍、枳实和甘草。其中的柴胡,入肝胆经,善于疏肝解郁、透邪外出。这对于四逆散证的直接病因,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。你不是外邪传经入里了吗?我用柴胡给你透出去。你不是肝郁气滞了吗?我给你疏肝解郁。图片
但是啊,柴胡疏散,容易伤肝之阴血,所以加白芍,柔养肝阴肝血。柴胡配白芍,这是绝配。枳实,其实是配合柴胡的。枳实,破气、消积、消痞,可以帮助柴胡行气解郁。就理气而言,柴胡是向上升的,枳实是向下降的。升降之间,可以让患者的气机更加条畅。最后,加一个甘草,调和诸药,同时还和芍药一起酸甘化阴,缓急止腹痛。看第三句,透邪解郁理肝脾。这句话很有用,就是告诉我们全方的功用,在于透邪解郁、疏肝理脾。其中最关键的一味药,毫无疑问,是柴胡。柴胡是全方的核心。透邪解郁也好,疏肝理脾也好,其实都是以柴胡为主来完成的。第四句,肝郁脾滞力能堪。这句话,更是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,四逆散所针对的问题,根本上来说还包括肝脾不和。肝气失和,患者就胁肋胀痛。肝脾不调,患者就脘腹疼痛。脉弦,是肝气失和的表现。第一句里面的“阳郁厥逆”,和第四句里面的“肝郁脾滞”,都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四逆散的主治。所以我们把这方歌记下来,四逆散基本上就理解透彻了。四逆散的现代应用非常广泛。其中最多的是胃脘痛、慢性胃炎的治疗,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。另外像由于肝郁气滞导致的心脏神经官能症等,也有用它治疗的。总之,只要病机涉及到肝郁气滞,四逆散就很可能被派上用场。四逆散的方歌,咱们就说这么多。其实,对方歌的解读,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。我们把方歌背下来,才是掌握方剂构成、功效、主治的最佳办法。从前的老中医,开方子的时候,方歌随口而出,体现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。我们要想在中医的路上走得更远、更好,背方歌是必不可少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